標題 | 膠州灣事件後中日關係的轉變:兼論日本對華外交的多元性 |
---|---|
作者 | 吉辰 |
摘要 | 膠州灣事件發生後,日本外務省制定的外交對策是勸說清政府對德妥協,十分保守;實際操作中,駐華公使矢野文雄也表現平平。而代理駐上海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借此機會,促使上海道蔡鈞向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中英日同盟的建議。一名英國海軍軍官此時亦提出此議。同時,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先後派遣軍官神尾光臣、宇都宮太郎來華遊說。在種種合力作用下,劉坤一向總理衙門提議聯盟英日,而張之洞率先將此議上奏。儘管中樞對此不表贊同,但親日的種子已在一批清朝官員心中種下,對此後中日關係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英國此時並沒有對華結好的計畫,聯英主張很快消失。這種派遣中下級軍官遊說清朝封疆大吏的模式,亦曾在福建、四川、直隸、奉天等地展開。日本對華外交在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不是外務省與駐華公使,而是理論上沒有外交權責的駐上海總領事館與參謀本部,體現了日本對華外交主體多元性的特點。 |
關鍵詞 | 膠州灣事件、中日關係、日本對華外交、張之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