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各篇文章簡介

首頁 / 出版品 / 歷史學報 / 各篇文章簡介
::: :::
日期:2021-02-28
標題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與中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發展(1943-1949)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rm Mechanization of Modern China, 1943-1949

作者 侯嘉星 Chia-Hsing Ho
頁碼 137-186
摘要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尚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改良增產是探討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農業改良中又以農業機械化發展最具代表性,通過農業機械化可以結合農業生產與工業技術,溝通近代中國的兩大生產部門。然而戰時及戰後農業機械化發展甚少為人注意,因此本文以成立於戰時的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為線索,探討其在戰時經營狀況,以及戰後承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華之全國農機擴建事業。不過戰時受限於人力物力,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的發展有限,僅在人才培育及國內外技術交流上較有成就。戰後則因接收聯總大量物資,包括中國當時急需的機械生產設備,位於上海的總廠落成後,農具生產能力大增,僅上海一地之公司雇員規模曾達到1,700人,是戰後國內機械業首屈一指的大型工廠。中國農業機械公司通過在各省建立分廠,如南京、廣州、柳州等分廠陸續完成投產,以及推廣鐵工舖及活動修理車等簡易維修設備,為農村地區農業機具保修條件奠定先備條件。更有甚者,該公司廣泛培養許多農業機械技術人才,在1949年後仍持續發生作用。總而言之,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對近代中國農業機械化的貢獻,不在於質的突破,而在於量的擴張,通過機械維修利用的普及建立農業機械化的基礎。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尚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改良增產是探討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農業改良中又以農業機械化發展最具代表性,通過農業機械化可以結合農業生產與工業技術,溝通近代中國的兩大生產部門。然而戰時及戰後農業機械化發展甚少為人注意,因此本文以成立於戰時的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為線索,探討其在戰時經營狀況,以及戰後承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華之全國農機擴建事業。不過戰時受限於人力物力,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的發展有限,僅在人才培育及國內外技術交流上較有成就。戰後則因接收聯總大量物資,包括中國當時急需的機械生產設備,位於上海的總廠落成後,農具生產能力大增,僅上海一地之公司雇員規模曾達到1,700人,是戰後國內機械業首屈一指的大型工廠。中國農業機械公司通過在各省建立分廠,如南京、廣州、柳州等分廠陸續完成投產,以及推廣鐵工舖及活動修理車等簡易維修設備,為農村地區農業機具保修條件奠定先備條件。更有甚者,該公司廣泛培養許多農業機械技術人才,在1949年後仍持續發生作用。總而言之,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對近代中國農業機械化的貢獻,不在於質的突破,而在於量的擴張,通過機械維修利用的普及建立農業機械化的基礎。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中國農業機械公司、農具改良、農業技術

Farm Mechanization、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Agricultural Improvement、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