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兩岸四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
主編:胡春惠、劉祥光
副主編:任少玲、潘邦正
編輯:周婉珊、張睿宇
出版者: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
出版年月:2016年10月
發表人及篇目:
丁乙 〈近代史研究的開拓與傳承——基於羅家倫與郭廷以的考察〉
王琳 〈長沙基督教青年會社會救濟事業研究〉
杜曉梅 〈林爽文事件中的原住民女軍師〉
李欣 〈民國時期天主教地方教會突發危機應對機制——以1931年廈門教區馬守仁主教綁架案件為析〉
林牧之 〈陳霸先集團組成的背景〉
易明 〈「人權運動」前胡適在上海的「蝸居」〉
胡水玉 〈明清時期海南的慈善事業與邊疆社會〉
胡慧娥 〈論康有為的品性與戊戌變法的策略之失〉
施志明 〈城鄉不同—近代港府新界田土政策與城市發展〉
陳傑 〈「肅反」的前奏:鄂豫皖蘇區的幹部改〉
陳詩瑋 〈訓蒙與治鄉:以陸世儀《治鄉三約》為討論對象〉
陳嶺 〈妥協共生:「社會中的國家」與社會——1932年郵資加價風潮述論〉
郭まいか(玫珂) 〈 上海公共租界國籍問題初探〉
郭澤樺 〈居家空間、孩童、摩登:《婦人畫報》中的婦女經濟學〉
康兆慶 〈傅斯年與抗戰時期中英庚款會的科研資助〉
許倩 〈近代河南學風簡論〉
莊清 〈 「詩」與「歌」,怎一個「情」字能了——論新文化運動和劉半農先生的新詩創作〉
賀俊逸 〈1936年中蘇關係調整——以張羣外交部主持的《中蘇商約》談判為中心〉
黃競聰 〈李陞與早期香港社會發展(1854-1900)〉
菅野智博 〈 從大家庭分裂探討近代北滿地區的農村社會〉
楊尚昆 〈 抗戰時期重慶兵工企業發展與佈局研究〉
寧騰飛 〈 知識生產的話語建構——1920年代胡適、梁啟超墨學闡釋的異同離合〉
蔡佳宏 〈自治與求富:民初吉省中外礦權之爭——以蜂蜜山礦案為例〉
範子謙 〈 身體與革命,試論延安時期中共在日常生活領域對婦女身體的規訓〉
劉永筑 〈 「國語」歌曲在台灣的流變(1945-1962)〉
劉凱 〈 「牡丹社事件」後日本侵台陰謀的策劃與實施——以清日台事外交為視角(1871-1874)〉
劉燦 〈 毓朗與清末變局——以政治交誼對毓朗之影響為考察中心〉
劉蘇 〈 抗戰勝利後臺灣修志事業發展概述(1945-1961)〉
謝志良 〈 上海租界交通與管理建構〉
顏瑞均 〈 從王畿被黜案再論薛應旂學統歸屬〉
羅凱 〈 簡論戰後沙市時局安定期的物價平抑〉
嚴昊 〈 中古山越、山胡異同考——兼論呂思勉先生「胡越實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