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22期電子報

首頁 / 資訊專區 / 電子報 / 第22期電子報
::: :::
日期:2021-10-01
 

被遺忘的「馬來西亞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為何國民黨要對馬華「藍色滲透」

 

上週本系藍適齊邀請到任職於關鍵評論網,著有《血統的原罪》一書的作者杜晉軒以〈被遺忘的「馬來西亞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為何國民黨要對馬華「藍色滲透」〉為題進行演講。

  「華僑」與「華裔」雖差一字,但名詞背後的政治意義卻天壤有別。隨著中華民國撤退到臺灣後,為了維持中國代表的地位,中華民國政府大力攏絡海外華人,其中之一便是提供海外華人來臺念書。1950年韓戰爆發,在美國金援政策下,中華民國政府讓海外華人以華僑身分入台念書,當時透過美援贊助,國立政治大學成為吸引僑生的重點學校之一。1957年馬來亞獨立,在馬來西亞反共政策與中華民國僑務政策吸引下,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來到臺灣就讀高等教育。在中華民國僑務政策下,這些僑生被視為中華民國國民的一部份,華僑等身分被凸顯出來。這些「華僑」沒有中華民國國籍,卻必須參加軍事訓練,1966年中華民國訂定《專科以上學校僑生暑期集訓通知》要求馬國僑生需要參加軍訓才能畢業。此外國民黨亦透過僑生入黨等關係,打通與當地社會之關係,然而就在此背景下,有一部份海外華人甚至成為白色恐怖的迫害者。

  國民黨透過華裔黨員身分,滲透到海外地方,並非是為了要將「馬來西亞成為中華民國的省份之一」,而是為了透過這些黨員建立起與海外間的外交關係。然而我們亦不可忽視,亦有一批海外華人成為白色恐怖下政治肅殺的被害者。於轉型正義推動的當代,透過理解不同族群被迫害之始末,建構出更加符合歷史事實的白色恐怖時代,並以此基礎下,檢討國家權威與人權建立發展過程,以此化解族群間的仇視。忽視與遺忘不是治癒傷痛最好的解藥,解鈴仍需繫鈴人,正視國家權威所帶來的傷痛,才能使之成為族群間相互理解的動力。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