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林韋聿畢業感想
時光荏苒,來到指南山下的日子就這樣過了八年。在大學部和研究部各經歷了四個寒暑。之前還在擔心自己究竟能否在第四年畢業,對於離開學校沒有太多感觸,在口試完以後,雖然還要修改論文,但學生生涯即將結束的感覺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強烈。
現在回想起來,許多往事還是歷歷在目,宿營、史學杯、各種系上活動、熬夜寫書摘、趕在期限前寫報告等。還記得學習嘸蝦米輸入法的過程,還記得史學導論助教說我在堆砌史料,還記得對方開的邊界球擦過我的手指飛入球門,還記得揪了一群朋友在藝文中心辦雅集,也還記得一個人在研究室寫論文的時候。我對政大歷史的認同感遠勝於政大,原因大概是在系上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為政大歷史努力,也曾一起留下了許多記憶。
在經歷四年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後,我帶著兩個問題進入研究部就讀,希望能在研究部得到答案:自己是否有做研究的能耐以及為什麼臺灣是現在這個模樣?
在研究部時期,承蒙很多學長姐提醒,只是雖然對於盡早畢業念茲在茲,但歷經研究主題的轉換,從戰後海外中國人遣送,戰後海外臺灣人遣送,戰後歸僑遣送,最後轉了一圈,還是在處理戰後中國人的遣送,不過這一圈讓我無法按照預期的進程畢業。
跨越我在政大八年時間的是足球,大一在一些因緣際會與陰錯陽差之下加入了系足並擔任守門員,從此連續擔任歷史系的一號門將八年。這八年內,除了以球會友認識了很多人以外,在校內外比賽的南征北討中,我們留下了若干成果,當然,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從大學部開始,我就在系辦擔任工讀生,並先後擔任過許多老師的助理;在研究部時期則主要擔任楊瑞松老師、周一騰老師和黃仁姿老師的助理。而也是因為政大歷史系提供的機會,我才能前往東京和河南參加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
除了學術交流機會以外,政大歷史也有許多客座老師,吳以義老師、松田康博老師、王柯老師、烏•額•寶力格老師、王柯老師、江沛老師、東榮一郎老師和底馬藍老師等。
現在回想起來,以前我對臺灣史其實是沒有太多的了解;對臺灣的歷史萌生好奇或許有部分是因為修習松田康博老師的「現代台灣政治史」,到現在還有印象的是課堂中知道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以後日臺航線問題,以及在1964年東京奧運時我們的代表團是以「Taiwan」名義參加。或許是那個時候發現自己對臺灣歷史是如此陌生,甚至不及一個日本人,因此開啟了對臺灣史的興趣。無論是工作機會或是學術資源,我都從政大歷史系獲得了許多幫助。
即將離開校園,對於踏入社會感到幾分惶恐,也對未來有著不確定感,但我相信那些在歷史系的時光終將成為我的一部分;當我在日後突然回首時,我曾走過的點點滴滴會串連成一條璀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