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教授演講】
※演講者:平田茂樹教授(大阪市立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
※講題:從《夷堅志》看宋代科舉社會的網絡
※時 間:2012年5月7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地 點:政大歷史系會議室(季陶樓340423)
【「書寫民國史」兩岸座談會】
※時 間: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下午2:00
※地 點:百年樓會議廳(百年樓330111)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與中國近代史學會,將於5月14日(一)下午2時,假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前棟一樓330111會議廳,舉行「書寫民國史」兩岸座談會。邀請國史館呂芳上館長擔任主持人,北京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王建朗所長、金以林研究員、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吳景平教授、政治大學陳芳明講座教授、歷史系唐啟華教授、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先生等學術先進專家與談,就此議題,各抒己見。
辛亥首義已逾百年,功過是非,史家論述頗多,各有慧心。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於去年發行《中華民國史》,全書共一套36冊。早在1970年代,中國大陸總理周恩來指示學者撰寫「中華民國史」,該書因文化大革命等政治事件,枝節橫生,未能按時啟動,直到1981年,《中華民國史》第一卷才面世。延宕三十年後,社科院近史才出版全套書籍。
中國社科院近史所雖未迴避民國38年以前的敏感議題,對國共關係也提出解釋與看法,說明大陸對民國史已經採取較為主動的解釋,並建構一套理論架構。但36卷的套書僅論述民國元年到民國三十八年的歷史事件,舞台也侷限於中國大陸,對民國三十八年以後的中華民國政府,略而不提,反映中共「中華民國已經不復存在」的史觀。此點當是海峽兩岸歷史史觀的最大分歧。
政治大學人文中心於民國99年6月邀集149位學者專家,啟動《中華民國發展史》撰寫計畫,從學術思想、政治與法制、經濟、社會、文學與藝術、文化與教育等六個面向,130個議題,7篇總論,歷時18個月,於民國100年10月成書12冊。以變遷的雙源史觀詳述中華民國自建國、歷經抗戰、國共內戰的重要史事,並以遷台後的各種發展為重點,於必要處也闡明日本殖民統治的相關議題,對中華民國的發展過程,敘述詳盡。並不排除中共議題,也對日本統治臺灣的種種措施,有公平理性的檢討。
《中華民國史》與《中華民國發展史》兩書因立論不同,敘述內容也有異,顯示兩岸學者原各有史觀,見解參差,原屬常態。現因諸般史料逐漸面世,學者交流頻繁,或可異中求同,漸還歷史本質。
目前,兩岸學者所應關注的議題包括:
如何評價並利用近年來逐漸面世的大量圖書檔案;
中華民國史的論述不應止於1949,兩岸學者如何就此議題交換意見;
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交流資訊,建立可長可遠的合作關係。
東西德統一之前,兩德政治與社會之差異,影響其對自身乃至歐洲歷史之論述。歐盟建立之時,也特別針對史觀差異,組織跨國團隊,長期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兩岸學者如能就民國史書寫議題,開始對話,自能開啟學術新契機。此次,主編兩套叢書的工作單位,開始就此議題交換意見,便是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的嘗試。
【演講:近代中國國際關係史研究的新方向--政治經濟與文化】
※演講者:吳翎君教授(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時 間:2012年6月8日(星期五),上午10:10—12:00
※地 點:季陶樓340315教室
【二十世紀的倫敦與紐約專題演講】
時間:2012年6月8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
第一場
※演講者:Prof. Judith Walkowitz (Professor of Histor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講題:Nights Out: Life in Cosmopolitan London
※地 點:文學院會議廳(百年樓330111)
第二場
※演講者:Prof. Daniel Walkowitz (Professor of History, New York University)
※講題:English Country Dance and the Transatlantic Politics of Modern Urban Culture: 20th Century London and New York.
※地 點:文學院會議廳(百年樓330111)
【「『宗主權』概念與近代東亞」工作坊】
時間:2012 年6 月30 日(六)
會場:政大歷史系會議室(季陶樓340423)
語言:中文・日文
議 程
主持・翻譯:廖敏淑(政治大學)
開會致詞:呂紹理(政治大學)10:00~10:05
報告者 |
報告主題 |
時間 |
岡本 隆司 (京都府立大學) |
工作坊主旨說明 |
10:05~10:15 |
黛 秋津 (東京大學) |
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宗主國與附庸國——奧斯曼帝國與瓦拉幾亞(Valahia)、摩爾多瓦(Moldova)公國 |
10:15~11:15 (含翻譯時間) |
古結諒子 (御茶水女子大學大學院博士生) |
導致中日開戰的日本與清韓宗屬關係—以《蹇蹇錄》為線索 |
10:15~11:15 (含翻譯時間) |
午餐 12:15~14:10 |
||
橘 誠 (早稻田大學兼任講師) |
關於蒙古「獨立」的翻譯概念 |
14:15~14:45 |
評論 |
||
評論者1 |
早丸一真 (東京大學、政治大學博士生) |
14:45~15:15 |
評論者2 |
藍美華(政治大學) |
15:15~15:30 |
綜合討論 |
|
15:30~16:30 |
綜合講評(閉會致詞):廖敏淑(政治大學)16:30~16:40
會後聚餐 17:10~ 會場:政治大學行政大樓2樓 水岸咖啡
主辦:Suntory文化財團2011年度研究助成「近代東亞的形成與翻譯概念― 以東西國際關係與外交交渉為中心」(研究代表者:岡本隆司)
協辦: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歷史與能源工作坊】
時間:2012年7月16日(一)上午9:00到下午5: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106教室
人類歷史上的生活能源利用,最主要是表現在烹飪、取暖、照明三方面上,這三者雖然常常被當作為同一件事情,在同一時間達成,但是仍然有些本質上的不同。例如不同區域不同氣候環境下,對取暖的需求就不同,在南方可能烹飪與照明是能源主要運用的方式;又或者,照明與上述兩者也不盡相同,因為作用在照明上的能源型態,是小範圍、長時間的使用,同時照明也因為能延長工作時間,使得原本光線不足不適合進行活動的空間時間,轉變成勞動場域,因此也是文明進步的象徵,例如蠟燭與修道院、圖書館的關係;路燈、電燈與現代都市的關係,都是很鮮明的象徵符號。因此希望由這三個面向討論人類歷史上的能源如何運用,以及更重要的,如何改良與節約,畢竟後者正是推動歷史推進的重要動力。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能源經濟管理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政治大學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政治大學人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