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6期電子報

首頁 / 資訊專區 / 電子報 / 第6期電子報
::: :::
日期:2021-10-03

「蔣介石日常生活研究學術研討會」花蓮會議紀實

 

 

撰文者:政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  楊善堯

 

 

一、     緣起

 

近幾年來,關於蔣介石之研究形成一股相當大的風潮,探究此因,莫過於蔣介石相關史料與檔案的開放。對於歷史研究而言,史料與檔案是一切研究的根本,大量的史料開放,會促使相關研究的進行。而關於蔣介石相關之史料與檔案,若以運用時間而言可分為三期,早期以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現為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所藏之史料為主;中期以九○年代以後,國史館逐漸開放的《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也就是過去所稱之的《大溪檔案》)為研究之根本;近期則以2006年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公布的《蔣中正日記》為研究之新興材料。

不論是上述的那種相關史料,他們的開放對於蔣介石的研究,甚至於整個民國史的發展,都是有非常大的助益,尤其是《蔣中正日記》的公布,再度帶動了民國史及蔣介石研究一股新的熱潮。而作為台灣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重鎮的政大歷史系,承繼以往中國近現代史的豐碩研究成果,在一些志同道合的政大師生以及國內對於蔣介石研究之相關學者與研究生,於2007年一同成立了「蔣介石事略稿本讀書會」,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時間,超過三十次以上的聚會研討,在每個月固定的聚會研討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關於蔣介石以及民國史的學術討論平台,至今仍穩定的運作當中。

2010年,在讀書會成員的討論之下,認為經過多次的聚會研討,加上當時蔣日記已開放一段時間,會內成員已有多人閱覽過以及運用於研究之上,可以此為基礎,召開一個相關的閉門討論會,並且邀請大陸相關之研究學者進行交流,希冀能以此整合海峽兩岸相關研究學者之意見。因此,該年的一月,在政大歷史系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主辦,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的贊助之下,一場名為「蔣介石人際網絡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三峽的大板根召開了,與會眾人以蔣日記為核心,來探討一些過去較少談論的蔣介石相關議題,試圖開拓更多過去不曾討論的問題。今年的三月,這場研討會的成果由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書名為《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

依照原先所討論的構想,這樣研討形式的討論會預計要舉辦三次,於是有了今年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花蓮所召開的「蔣介石日常生活研究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可說是第一次之延伸。

 

二、     會議經過

 

此次研討會,從六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五日止,一共三天的時間,大致流程為兩整天的正式議程,一天的花蓮當地相關史蹟參訪。而本次會議期間正好遇上米雷颱風的侵襲,幸好對會議進行無太大影響,但也因此讓大會臨時更換原訂的議程時間。

此次參與研討的相關學者及研究生為四十二人,台灣方面有三十四人,大陸方面有八人,兩天的議程,共計發表論文十七篇,以及兩場的綜合討論。議程方面,以蔣介石的日常生活為主,共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休閒與遊憩」、「空間與時間觀」、「讀書生活與醫療」。以下就各主題及發表文章作一簡單介紹。

休閒與遊憩部分,一共有六篇的文章,邵銘煌之〈觀影劇―蔣中正生活的一頁〉以及任育德之〈由蔣介石觀影活動產生的聯想〉主要是在談論有關蔣介石藉由日常生活中長期欣賞電影的行為,來探討電影對蔣所產生的影響。而劉維開之〈蔣中正的旅遊生活(1928-1949)〉、高純淑之〈蔣中正的草山歲月―從日記中的觀察〉及鄭巧君之〈蔣介石對戰後觀光事業的指示〉,這三篇主要是在談論蔣介石的旅遊生活,劉維開的文章主要是以蔣介石日記類抄「五記」中的「游記」為主,來討論蔣介石在大陸的旅遊生活,而高純淑與鄭巧君的文章則是在討論蔣在台灣時期的旅遊情況及當時對於觀光事業的看法。至於李君山之〈蔣中正先生在台行館之研究(1949-1975)〉,則是詳盡的介紹蔣介石在台灣時期所有的行館,且分析各行館之建立目的,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或戰略地位佈署有一定的關聯性,甚至於有其他的目的。

空間與時間觀部分,一共有五篇文章,羅敏之〈蔣介石的空間觀念―以1930年代日記為中心的討論〉是以1930年代這個時間點為主,來討論蔣介石在各個不同地方的空間概念。林桶法之〈校長、委員長、總統的一週探討蔣介石的時間觀〉則是以蔣介石三種不同的身分為例,並以一週的時間為限,來探討蔣在不同身分時對於時間概念及生活作息的利用。而另外三篇文章,則是以蔣介石在不同的空間地點,各式各樣的日常生活面貌,分別是楊維真之〈蔣介石的1935年西南行〉、張力之〈蔣介石的西北巡行:1934年與1942年的比較〉以及王正華之〈抗戰前十年蔣介石在湯山的生活〉。

讀書生活與醫療的部分,共有六篇文章,其中有兩篇談到關於蔣介石的讀書生活,分別是王奇生之〈蔣介石的讀書生活〉與黃道炫之〈蔣介石與中國兵書〉兩篇,王奇生的文章中,將日記中所記之閱讀書籍,在整理後完整的詳列出來,而黃道炫的文章則是在討論蔣作為近代中國的軍事強人,他的軍事知識養成必然與閱讀中國歷代所流傳下來的軍事兵書有極大的關係,如何將這些兵書所傳達的知識應用於現代戰爭之上,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另有兩篇則是以〈五記〉中的〈省克記〉及蔣日記為主,來探討有關蔣介石的省察克治與道德修養等內心世界的反省生活,分別是陳立文之〈當基督與孔子在蔣日記相會〉以及黃克武之〈蔣介石的省克生活〉。另外兩篇則是以政治及醫療衛生等不同的面向,來討論蔣介石的日常生活情況,分別是汪潮光之〈生活與政治―危急存亡之際的蔣介石〉以及皮國立之〈公與私的日常生活史―抗戰前蔣介石的醫療、衛生與身體政治〉。

另外,議程中除了正式的論文發表之外,兩天的晚上,大會也特別安排了兩場綜合討論(會中成員稱之為「神仙會」),其用意在於希望利用這樣的討論時間,將這些來自台灣各地方及大陸的相關學者,在充分的時間之下,以較輕鬆的閒談方式及氣氛,來廣泛的談論有關研討會主題或是一些相關的學術問題,這也是這場研討會最大的特色之一。而本次研討會另一個很特別之處,就是除了歷史領域的學者之外,大會特別邀請了東海社會系的黃金麟教授一同與會,藉由他社會學的知識背景,以不同的角度來談論歷史學的問題,在第二天晚上的綜合座談,大會即請黃教授以社會學的思考角度與發展脈絡,來跟與會眾人分享有關日常生活的問題。

 

三、     結語

 

經過三天的研討之後,日常生活這個過去較少談論的部分,與會眾人以蔣介石為中心,藉由多篇從不同角度與觀點的論文來討論與對話,以期望達成開拓新視野與新研究領域的目標,來完成這場精緻又有特色的研討會。

延續去年第一屆的研討方式,讓發表人的研究成果與會眾集思廣益的發言討論兩大部分並重,成為蔣介石事略稿本讀書會團隊主辦這兩屆研討會的最大特色。以往大部分學界舉辦研討會的成果論文集出版,皆是以發表人的論文為主,或許礙於開會時間的關係,無法讓參與的人員能有充分的時間與機會進行討論,自然地會中討論也就較難成為論文集中的一部分,可是往往在不同人以不同面向的集思廣益之下,這樣的討論意見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成果指標之一。因此,主辦單位在事前籌劃研討會進行方式時,才希望能將會眾討論的部分也成為研討會的成果與特色之一。在經過第一屆的運作之後,其成果出版品《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一書中,即可明顯的展現出這樣的特色,有時甚至會眾討論內容的精采程度不亞於發表的論文。

總結此次開會的心得,利用新史料及結合過去已開放的史料,投入新研究觀點及再次審視過去研究的方向,以及廣納與會眾人的討論意見,是這次研討會最主要的目標與成效。明年,這樣形式的研討會將會再度的召開,並且預計以近年來對於各種不同研究面向的蔣介石研究,進行一次總體性的研究回顧,期望藉由這樣的研討形式與眾人觀念的開拓,在未來,能為學界帶來更多的研究方向與視野的開拓,同時為許多正在養成中的研究生,導入更多不同的新觀念與方向,以厚實學界多元且豐富的研究實力。

 


 

照片說明


會議團體大合照



會議開會情形



「休閒與遊憩」場次主持人與發表人(左起:鄭巧君、李君山、金以林、高純淑)


呂紹理主任主持空間與時間觀場次


國史館呂芳上館長會中發言




林桶法教授發表文章


「讀書生活與醫療」場次主持人與發表人(左起:皮國立、黃克武、黃金麟、汪朝光)


劉維開教授發表文章



「空間與時間觀」場次主持人唐啟華教授與發表人王正華教授

社科文獻出版社編審徐思彥女士於會中發表意見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