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25期電子報

首頁 / 資訊專區 / 電子報 / 第25期電子報
::: :::
日期:2022-01-25

主編的話

許慧琦(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各位政大人,2022年新年吉祥如意!

雖然持續已兩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仍延燒未絕,但隨著相關疫苗與藥品的持續開發及使用,未來這一年的前景仍令人值得期待。

回顧過去半年,本系透過視訊與實體方式,進行了異常豐富的學術等活動;這些精彩內容,都可見諸於第25期的電子報!首先,在110學年第1學期開學前,陳秀芬主任便規劃了「為新世代寫歷史:未來史學家工作坊」,包括五場中外學者的專題演講,期望為新世代的研究者,指點學術寫作迷津。這其中有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Frank Dikötter)的專題講座「給青年史學家的忠告:寫作的六種心病與十二項規則」(Advice to Young Historians: Six Diseases of the Mind and Twelve Rules for Writing),以及四場授課,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李卓穎的「從對話的角度看待研究計畫與報告的寫作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鴻泰的「骨骼、血肉與精神:談談社會史的疏通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系副教授王飛仙的「『最新歐美史學趨勢』是什麼?可以吃嗎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編務經驗的觀」,以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陳建守的「與理論共枕的歷史」。

之後,系上又推出陣容堅強,場場爆滿的「名家講座:當代歷史研究新動向」。講者囊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教授梅爾清(Tobie Meyer Fong)的「個人與跨國史視野中的太平天國內戰」(Personal and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Taiping Civil War),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教授林郁沁(Eugenia Lean)的「中國的本土工藝主義:化妝品帝國建立中的本土創新以及外來科技,19001940」(Vernacular Industrialism in China: Local Innovation and Transl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Making of a Cosmetics Empire, 1900-1940),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宋怡明(Michael Szonyi)的「邁向近現代中國農村史」(Towards a Modern History of Village China),哥廷根大學漢學系教授施耐德(Axel Schneider)的「探索現代性:近來關於我們時代的性質之論辯及其對東亞研究之意涵」(Interrogating Modernity: Recent Debates on the Nature of Our Tim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East Asia),筑波大学人文社會系准教授山本 真的「戰時日本的華南調查:以福建、廣東為中心」(戦時期日本の華南調査について――福建・広東を中心に),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副教授程曉文(Hsiao-wen, Cheng)的「古今辯證:性別和宗教史對當今社會的意義」(Toward an Accurate and Usable Past: Reflections on Gender, Agency, and Subjectivity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and Religion),西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麥柯麗(Melissa Macauley)的「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的殖民遭遇」(Distant Shores: Colonial Encounters on Chinas Maritime Frontier),田納西州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Keisha A. Brown的「中國與非裔的關係:黑人中國通的影響力」(Sino-Black Relations: The Impact of Black China Hands),密蘇里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楊孟軒(Dominic Meng-Hsuan Yng)的「中國的『出埃及記』: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以及嶺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韓墨松(Peter Hamilton)的「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絡與全球化新歷史」(Made in Hong Kong: Transpacific Networks and a New History of Globalization)。這些演講主題廣泛,為聽眾展示當代歷史研究的新興議題與研究方向,以啟發新世代的歷史學生與研究者,在鑽研專業的基礎上,培養宏觀視野與博雅涵養,以提升研究、書寫與理解歷史的能力。

過去這學期,歷史系的專題演講,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尚仁演講的「隔離與檢疫的歷史:從中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任天豪所講的「『拜登』走後怎樣」?一個歷史研究從業者的常理思考」,台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陳玉箴的「從日治到戰後初期臺灣菜的文化展演」,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學術交流組組長黃文德的「國家圖書館古籍典藏研究與數位人文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助研究員孔令偉的「帝國擴張與邊疆的形成」,德國波昂大學博士張哲維的「在德意志發現中國/東亞近代史史料」,政大民族系副教授張中復的「你可能不知道伊斯蘭:當前中國穆斯林的挑戰、危機與轉機」,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宗教與古典研究系副教授趙昕毅用英文演講的「城市中產階級與靈媒:以台南為例」(Urban Middle Class and Sprit Mediums: a case study in Tainan),以及瑋祐興業有限公司助理專員蘇建成演講的「歷史學給我的訓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黃琪惠發表了兩場演講,講題分別為「官辦展覽會與地方風土:以黃土水、郭雪湖為例」與「戰後台灣美術的出口──以李石樵、陳進為例」。

本系所學會與政大台史所所學會合辦的專題演講,有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李佩蓁所講的「開港通商後的商業競合關係─條約與制度變遷」,以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戴麗娟,演講主題為「當歷史與記憶分歧時:談談臺灣的困難遺產」。

上學期系學會的系友座談,邀請到前海參崴水晶虎旅行社經理裴凡強與「歪國零食嘴」創辦人張嚴之,與學弟妹們分享他們如何將歷史系訓練的各種技能與核心能力,運用到跨國多領域的工作實踐所獲得的豐富經驗。

至於本系的研究生刊物《政大史粹》第36期已正式發刊,其中收錄數篇曾獲本校史學論文獎的佳作。該期共有七篇期刊論文與一篇書評,主題含括台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對外關係史等研究領域。

在本系教師動態方面,倪墨杰老師(Jack Neubauer)的博士論文“Adopted by the World: China and the Rise of Global Intimacy” 〈被世界認養:中國與跨國親情的興起〉,榮獲國際亞洲學者會議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Asia Studies, ICAS2021年頒發的「對非專業讀者最平易近人與引人入勝的論文榮譽」(“Most Accessible and Captivating Dissertation for the Non-Specialist Reader Accolade”),非常可喜可賀!

我的專書Emma Goldman, Mother Earth, and the Anarchist Awakening,則在20213月由美國聖母院大學出版社(Notre Dame University Press)出版。

此外,本期電子報還有本系系友林亨芬於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分享「高颺新聲—博士級研究人員專欄」的學思歷程,以及兩位大二同學,龔兆麒與莊于蝶,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如何因應地調整自身的課業學習與生活。

最後,還要大力地恭喜本系棒球隊榮獲2021年冬季史學盃壘球亞軍!對於過去曾打過八年史學盃女排的我來說,雖然當年的戰積不太理想,但那些為了每年的史學盃比賽而在球場上辛勤揮汗練習的時光,卻仍為自己在政大的十二年學生歲月,留下難忘的印記。

在此,誠心祝福各位師長、系友、校友,在2022年,平安,健康,順心!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